2)第620章 合适的选才制度_重生之吴霸春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荐人才。”

  “同时,孝弟力田,奖励有孝弟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,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,自此成为定员……”

  底层的官吏,不外乎三老、亭长,庆忌诏举“孝弟力田”,可免其徭役,或厚加赏赐,让他们“为民表率”,做乡官。

  主要是看品行,仪表和年龄其次。

  古代做官,相貌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。

  庆忌从来都不会以貌取人。

  只不过,这是底层的乡官,暂且不提。

  “另外,举贤良方正,直言极谏之士。朝中公卿、大夫,地方郡守、县令,皆有为国举贤之义务。”

  “由寡人与士子‘对策’。对策的内容有四:寡人之不德,吏之不平,政之不宜,民之不宁!”

  庆忌的这一套察举制,可谓是效仿了汉代的察举制,只是没有全部效仿。

  察举科目多,涵盖了吴国所需的各种人才,选拔的范围也较广,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。

  相对而言,察举制度执行严格,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,特别是举主,不得不谨慎行事,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。

  最重要的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,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,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。

  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,以“德”为主的有孝廉、孝廉方正、至孝、敦厚等科。

  以“文法”为主的有明法科。

  以“才能”为主的有尤异、治剧、勇猛知兵法、明阴阳灾异、有道等科。

  但所有的科目,都以“德行”为先,在学问上则是包罗万象,道家、法家、儒家、兵家、农家等等,诸子百家皆可一用。

  这就是庆忌推出的察举制,与汉代察举制的最大不同。

  察举制推崇孔子之术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

  而庆忌所推出的察举制,则是呈现出了“百家争鸣”的一种盛况。

  在吴国的察举制当中,首当其冲的是“察廉”。

  “察廉”就是察举廉吏的意思,不是指“孝廉”。

  被举为“廉吏”者,多为低级官员,被举后,按原职升补。

  而举为“孝廉”者,一般皆入朝为郎官,这是主要区别。

  一般来说,廉吏为地方长官报请上级迁补属吏优异者之科目,而孝廉则是郡国向朝中“贡士”之科目。

  廉吏限于斗食至六百石之吏员,而孝廉则开放予所有吏民。

  廉吏一般根据本秩(职位)直接迁补,而孝廉一般要入三署为“郎中”。

  廉吏之举主范围广泛,包括郡守、公卿大夫,而孝廉之举主仅限于郡守……

  历史上,选贤用能的制度,不外乎三种。

  一种是世卿世禄制,一种是察举制,一种是科举制。

  世卿世禄制已经落后,不适用于吴国。

  科举制则是过于“先进”,不符合吴国当前的国情。

  步子迈得大,容易扯到蛋。

  庆忌深谙这一道理,所以选择了察举制。

  这个时代的贵族,还是颇有操守的。

  在为国举荐贤才方面,他们都能做到公平公正。

  再者说,一旦自己举荐的人才犯罪,出了差池,作为“举主”的朝臣官吏,也都跑不掉,要被依法治罪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s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